实习记者 颜清清 北京、上海报道 当日本在本世纪初提出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时,外界对这样的目标有不同看法。但日本正在朝着这一目标靠近。在过去14年里,已经有13位日本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当地时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名城大学教授赤崎勇(85岁)、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浩(54岁)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美籍日裔教授中村修二(60岁)。
这是自2012年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获得生理学与医学奖以来,日本时隔1年再次荣获诺贝尔奖。迄今为止,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总计达到22人。
照明革命
三名获奖者发明的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已经被广泛用于照明和显示器等领域。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声明说:“随着LED灯的问世,我们现在拥有更持久和更高效的替代光源。”
赤崎勇从上世纪70年代在松下公司工作时已经开始研究使用氮化镓制作蓝色LED。当时也有不少研究人员进行同样的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
上世纪80年代,在名古屋大学,天野浩加入了赤崎勇的研究小组。这对师生搭档成功提炼出氮化镓结晶,并在1989年成功研制出蓝色LED灯,属世界首例。当时还在德岛县一家小化学工业公司担任技术人员的中村修二则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成果。
中村修二从1989年开始研究LED。他所任职的日亚化工一开始对他的项目表示支持,后来鉴于研究的难度又停止了对项目的支持。中村修二独自研发了氮化镓结晶的量产技术,并制作出明亮的蓝色LED灯。此外,中村修二还发明了蓝色半导体激光器,并首次将这两项发明投入生产。
当三名获奖者开发出蓝色LED灯时,红光和绿光LED已经问世很久。但由于缺少蓝色LED,可用于照明的白色LED灯就无法制造出来。三人的发明解决了这一难题,实现了照明技术的根本性突破。他们的成果使得LED灯替代耗能更大的白炽灯成为可能,LED照明的耗电量仅为白炽灯的约二十分之一。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颁奖词说:“20世纪是白炽灯的,而21世纪属于LED光灯。”
中村修二在1999年辞去日亚化工的工作,赴美国大学担任教授。中村在日亚化工工作了20年,他的发明给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奖励。当中村修二成功研究出蓝色LED,公司仅提供给他2万日元的奖励,专利也不归个人所有。他的经历使他被国际同行称为“中村奴隶”。2002年,中村一纸诉状将日亚化工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日亚化工支付200亿日元赔偿。2005年东京高等法院裁定,日亚化工支付中村修二8.4亿日元,双方达成和解。
50年30个诺奖
日本政府在2001年的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提出,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200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野依良治曾评论说日本政府提出这样的目标“没有头脑”。但日本政府仍坚持这一目标,并在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内设立了“研究联络中心”。
在提出这一目标之前,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中,日本仅有9位得主。但在这一目标提出的14年后,日本一共产生了13位诺贝尔奖得主。2001年,野依良治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年之后,小柴昌俊和田中耕一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2008年,南部阳一郎(美籍日裔)、小林诚、益川敏英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下村修则荣获化学奖。2010年,根岸英一和铃木
章赢得化学奖。2012年,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因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截至今年,日本共有22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共有10人获得物理学奖,显示了日本在物理学领域的强大实力。同时,日本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奖人数至此已达到19人,超过瑞典,排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之后的第5位。但在一片庆祝声中,也有日本媒体对日本今后的科技发展表示担忧。《朝日新闻》的报道称,此次获奖的三名研究者他们的主要研究成果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半期,当时日本的科研经费以每年10%至20%的增幅迅速增长,但从2000年开始日本的科研经费投入再无明显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