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 拥有壮、汉、苗等12个世居民族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正采取现代技术手段抢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
广西教育厅13日提供的信息显示,广西将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真人朗读单词、词组、讲故事、日常对话等形式,实地采集并建立真实语音及其转写文本的语料库,并进行科学整理加工,长期保存少数民族濒危语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语委办主任、教育厅语工处处长范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西将在2016年前完成“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广西库”的建库工作。
范纯介绍,广西将进一步加强壮汉双语文教学、壮语文水平考试;科学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开展世居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调查、抢救和保护工作;加强广西少数民族典籍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传播广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范纯说,广西还将建立壮语文水平考试网上报名、网上查询和监控系统。广西还将利用有声数据库资源,应用三维动漫的方式,建立在线展示平台,结合本地的地理、民俗文化,综合展示广西各地的语言,以生动活泼的小故事,动漫的方式,结合在线互动功能,提高民众对广西语言文化的兴趣。另外,广西还要吸纳双语、多语人才,建设全区语言能力人才资源库和语言志愿者人才库。
广西少数民族语文学会副会长黄桂秋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壮语的传承确实不容乐观。“现在很多农村的年轻人都进城读书、打工,在城里安家,壮语语言环境没有了。有些农村的小孩,在家里也很少使用壮语。”黄桂秋说,现在广西还讲壮话的县城不足10个,不少壮语方言面临传承困境。
黄桂秋是壮族人,从事少数民族文学、语言学等研究多年,他建议,广西各级政府应该重视壮语教学,可以尝试在机关、部门、门店招牌上使用双语,并在民族中小学尽可能推行双语教学。
黄桂秋认为,壮语的传承不好也会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在的非遗项目,基本上都是靠本民族语言即母语来传承的。文学、神话传说、故事歌谣、传统节日的仪式风俗哪一样都离不开本民族语言。”